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液体种类选择:首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等晶体溶液,以确保基础的液体和电解质供给。根据病情需要,有时需使用胶体溶液。
2.补液速度与量:通常依据患者的体重、尿量、血压以及心率等指标调整补液速度。成人每日液体需求约为30-40毫升/公斤体重,但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调整。
3.电解质管理:需定期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如钠、钾、氯化物等,及时调整补液成分以预防或纠正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4.能量供给:长时间昏迷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营养液提供葡萄糖及其他必要营养素,以满足基础代谢需求。
5.病情监测与动态调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补液策略以适应病情变化。
实施补液时需严格遵循医嘱,密切监测患者反应,避免液体过负荷或电解质紊乱带来的风险。同时,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