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非手术干预:
球囊扩张术:通过放置球囊导管对狭窄段进行扩张,是一种微创方式,适用于轻中度狭窄。成功率较高,但可能需要多次操作。
支架置入:在输尿管内放置双J管或金属支架,通过长期支撑来维持输尿管通畅。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暂时性处理或者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2.手术治疗:
输尿管切除重建术:对于严重狭窄,可以选择切除狭窄段并重新接合两端,这种方法效果相对持久。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如果狭窄位置靠近膀胱,可将受影响的输尿管截断并重新连接到膀胱上,以恢复正常尿液引流。
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对于复杂病例,例如长段狭窄或伴随其他异常,可考虑采用更为复杂的外科技术。
3.随访管理:
定期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CT扫描或静脉肾盂造影,用于评估肾功能和输尿管通畅情况。
尿路感染监测:由于狭窄可能导致尿流不畅,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应定期检查尿液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
输尿管狭窄的处理需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