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粪便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微量的血液,发现可能由肠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其灵敏度较高,但并非特异性检查。
粪便DNA检测:可检测粪便中与肠癌相关的基因突变或表观遗传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2.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一项重要的确诊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壁情况,发现息肉、肿块等病变,并在必要时进行活检。
乙状结肠镜:主要用于观察直肠和乙状结肠部分,操作时间较短,但范围有限。
3.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尤其是腹部和骨盆部位的CT,可用于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是否有远处转移。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用于评估直肠癌的局部浸润程度及淋巴结受累情况。
PET-CT:通过观察全身代谢活动,寻找潜在的癌症病灶或远处转移。
4.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从可疑病变组织中获取样本,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来确认是否为癌症,是确诊肠癌的金标准。
5.实验室检测
癌胚抗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肠癌,但仅作为辅助参考。
基因检测:在已确诊的患者中,可进一步评估肿瘤的分子特征,以指导治疗选择。
6.其他筛查方式
虚拟结肠镜(CT结肠成像):通过计算机重建模拟结肠镜,适合不愿接受传统结肠镜的人群,但无法进行活检。
双重对比钡灌肠:通过钡剂和空气联合使用拍摄X光片,显示肠道轮廓变化,现已较少使用。
早期筛查对于提高肠癌治愈率至关重要,应根据自身风险因素按医嘱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