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术前准备
a.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如CT或B超)。
b.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其是存在尿路感染时需先控制感染。
c.患者术前需空腹,同时清洁膀胱区域,必要时放置导尿管排空膀胱。
2.麻醉与体位
a.通常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手术复杂程度而定。
b.取截石位,使输尿管暴露更为方便,为镜下操作提供良好的视野。
3.插入输尿管镜
a.将润滑剂涂抹在输尿管镜上,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和损伤。
b.在膀胱镜辅助定位下,将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膀胱,并进一步沿输尿管开口向上伸入输尿管。
c.操作中注意观察组织结构,对可能存在的异常,如狭窄、结石或增生,进行初步辨别。
4.检查或治疗过程
a.利用输尿管镜内置光源和摄像系统观察输尿管黏膜及可能的病变。
b.对于发现的结石,可以通过激光碎石仪进行处理;对于狭窄,可行扩张操作;若发现肿物,可取活检确定性质。
c.操作完成后,应再次确认输尿管内情况是否正常,避免遗漏病灶。
5.撤出输尿管镜及术后处理
a.缓慢退出输尿管镜,注意避免损伤输尿管及尿道黏膜。
b.必要时可留置双J管以保持输尿管通畅,防止术后水肿引起的梗阻。
c.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及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术后护理方案。
输尿管镜检查是一项微创性较强的操作,但仍需严密监测和规范实施,才能确保手术安全并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