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初步检查:新冠康复后发现肺结节,首先建议对比之前的影像学检查,看结节是否为新出现。如果为首次发现,需要通过胸部CT进一步评估结节的位置、大小、形状及边界等特征。一般而言,良性结节常小于8毫米,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而恶性结节可能呈现边缘毛糙或有分叶征。
2.必要随访:对于临床无症状的小结节,可以定期复查胸部CT。通常,医生会建议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以观察其变化。如果结节大小稳定,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增大或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则需进一步诊断。
3.实验室与病原学检查:部分肺结节可能由感染引起,如真菌或细菌感染。结合血液检测、炎症指标及病史,可辅助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结节。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肉芽肿样改变,也应纳入考虑。
4.进一步影像学评估:若CT提示结节具有可疑恶性特征(如血管集束征或空泡征),可行增强CT或PET-CT以明确其活性及代谢特点。PET-CT能有效区分炎性及肿瘤性病变,但费用较高,需酌情选择。
5.组织学诊断:若影像学表现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或生长迅速,医生可能建议通过经皮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组织样本。这些方法可明确诊断,并区分结节的具体病理类型。
6.综合评估干预:确认为良性结节者通常不需治疗,仅需监测;若为感染,应根据致病菌种类进行抗感染治疗;恶性结节可能涉及手术切除、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多学科干预。
新冠感染后肺部影像学改变较为常见,大多数在数月内可逐渐改善。肺结节的发现需要科学评估,但无需盲目担忧,重在及时随访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