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定义及分类
肺结节是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影像学异常,占位超过3厘米则称为肿块。根据密度,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
2.初步评估
结节大小:一般认为结节直径越大,恶性可能性越高。例如,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节恶性概率低于1%,而直径超过20毫米时恶性概率可能高达50%以上。
边缘特征:边缘光滑的结节通常倾向于良性,而毛刺状、不规则形状的结节更需警惕恶性。
密度类型:纯磨玻璃结节相较实性结节,更需考虑是否存在早期肺癌的可能。
3.影像随访建议
根据国际指南,例如Fleischner协会指南,对低危人群的小结节(<6毫米)无需特别干预,仅需间隔1-2年随访一次;而对高危人群(如吸烟史或有肺癌家族史),即使结节小于6毫米,也需严密监测。
对于大于8毫米的结节,可考虑短期内进行复查,或直接进一步检查,如低剂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
4.进一步诊断手段
组织活检:通过支气管镜或经皮穿刺获取病理组织,明确结节性质。
手术:对高度怀疑恶性或有相关症状的结节,可考虑胸腔镜下切除并做快速冰冻病理分析。
5.特殊注意
某些情况下,即使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恶性特征,但伴随症状如持续咳嗽、痰血、体重下降等,也应提高警惕,尽快完善相关检查。对于肺炎后遗留假性结节或良性钙化结节,不必过度担忧,但仍需遵循医生建议定期随访。
肺结节本身并不等同于肺癌,绝大多数是良性病变,通过合理评估与随访能够有效管理风险,从而避免盲目检查或治疗导致的不必要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