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急性期处理
(1)避免继续进行导致受伤的动作,立即停止相关训练,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2)采用冰敷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隔1-2小时一次,持续1-2天。
(3)使用颈部支具(如颈托)固定颈椎,减少颈椎活动,减轻疼痛和不适。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双氯芬酸)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2)肌肉松弛剂适用于因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和僵硬。
(3)在疼痛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期镇痛药物。
3.物理治疗
(1)急性症状缓解后,可以在专业理疗师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如超声波、低频电疗和热敷等。
(2)逐渐进行颈部肌肉的伸展和力量训练,改善颈椎稳定性。
4.康复训练
(1)颈椎拉伸:缓慢向前、后、左右拉伸颈部,避免用力过猛。
(2)强化肩颈肌群:如耸肩、斜方肌收缩等动作,增强肩颈肌肉力量,减轻颈椎负担。
(3)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或高强度训练,应遵循“逐步过渡”的原则。
5.就医与影像检查
(1)出现持续疼痛、手臂麻木、头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2)通过X光、CT或MRI检查评估颈椎的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情况,明确诊断。
6.日常预防
(1)在前平举训练中,注意动作规范,避免颈椎前倾或过度紧张。
(2)加强肩背肌肉训练,提高肩颈稳定性。
(3)训练前充分热身,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颈椎受伤后若能科学处理,通常可逐步恢复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