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风险因素:进行微创手术时,由于导管或其他器械的操作,可能损伤血管壁,从而增加出血风险。药物如抗凝剂及溶栓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有数据显示,约2%到6%的患者在接受此类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
2.出血类型:脑出血可以是轻微的、局限于出血部位的小血肿,也可以是广泛的、引起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的大出血。多数情况下,小出血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大出血则可能导致显著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3.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意识改变、恶心呕吐及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速度和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及部位密切相关。
4.诊断与管理:CT或MRI可用于明确出血的存在和范围。一旦怀疑出血,应立即停止任何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并根据出血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止血治疗、降低颅内压或手术干预。
做好术前评估与术后监测对于预防和及时处理脑出血至关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术中操作规范以及有效的术后监控,可以大幅度降低脑出血发生率和提高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