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周围性面瘫是怎么引起的

2025-01-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病情分析:中风后遗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面神经损伤。面神经负责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当其受到损害时,会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出现如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等症状。

1.中风类型和影响: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中风约占所有中风的85%,主要由于脑部血流供应不足导致。出血性中风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这两种中风都会对大脑皮质及其控制的面神经产生影响,进而可能造成面瘫。

2.面神经位置与功能:面神经是第七对颅神经,从脑干延伸到面部,控制表情肌的运动。中风如果影响到面神经核团或者它们的通路,就会引发面瘫。

3.脑血流阻碍与损伤:中风期间,脑血管的阻塞或破裂会导致面神经区域供血不足或出血压迫,引起局部组织缺氧和神经细胞损伤,最终表现为面瘫。

4.血管因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可增加中风风险,导致脑部小血管病变,影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

面瘫的发生与中风类型、受影响的脑部区域以及个体的病史密切相关,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适当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中风及其并发症需注意控制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