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针对感染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是关键,应根据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急性胃肠炎可选用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但需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调整。
如果感染表现较重,如出现高热、血便或重度脱水,则应在专业医疗机构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
2.缓解症状:
对于发热,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但要避免过量,以免造成肝功能损伤。
腹痛可通过止痛药短期缓解,但需要注意不遮盖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
恶心可以使用抗呕吐药物,例如多潘立酮,但如果伴随频繁呕吐,需要防止电解质失衡。
3.水分和电解质补充:
细菌感染常伴随脱水问题,尤其是腹泻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度患者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重度患者需要静脉输液。
4.饮食调整:
在感染恢复期间,建议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香蕉等。同时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乳制品,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5.监测和进一步诊治: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例如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意识障碍,要尽快就医排查并发症,如败血症、肠穿孔等。
血常规检查、粪便病原学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腹痛和恶心往往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忽视早期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健康状况差者应尽早寻求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