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经络穴位图怎么看

2024-09-1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头部经络穴位图是中医药学中用来标识人体头部各个重要穴位及其对应经络的图示工具。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图示对于针灸、推拿及其他传统中医疗法有着重要作用。

1.经络与穴位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头部的主要经络包括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等。

穴位是指经络线上特定的点,通过刺激这些点可以调节身体功能,缓解疼痛和治疗疾病。

2.头部主要经络和穴位的分布:

督脉:沿着头顶正中线分布,从下颌向上经过百会穴,直至后脑勺的大椎穴。

任脉:从下颌开始向上经过面部正中线,再向下经过咽喉部位。

足太阳膀胱经:从眼角内侧的睛明穴向上,经眉毛内侧的攒竹穴,沿头部两侧向后延伸至脖颈。

足少阳胆经:从眼外角的瞳子髎穴开始,沿耳朵前侧向后经过风池穴,最终到达肩部。

3.常见的头部穴位及其定位方法: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尖直线上方与头顶中央的交汇处,被视为重要的调节神志和升阳举陷的穴位。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方,两块大筋外缘凹陷处,是治疗头痛、眩晕的重要穴位。

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的中点,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失眠和鼻塞等症状。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属足太阳膀胱经,用于缓解眼疲劳和头痛。

4.注意事项:

在进行按摩或针灸时,应保证手部或工具的清洁,以防感染。

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应选择合适的力度和刺激方式,以免造成不适。

在出现严重头痛或其他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不建议自行调整穴位。

通过了解和掌握头部经络穴位图,可以更有效地运用中医疗法进行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