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脱水:当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分时,尿液会变得浓缩,颜色变深。轻度脱水的情况下,尿液可能呈现黄色或琥珀色;而在严重脱水时,尿液可能会呈现深棕色甚至咖啡色。
2.肝脏疾病:肝脏在代谢胆红素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肝脏受损或疾病(如肝炎、肝硬化)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时,过多的胆红素会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呈现深色。肝脏疾病还可能伴随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疲劳、腹痛等症状。
3.肌肉损伤:当肌肉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如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被释放进入血液并最终进入尿液,导致尿液呈现茶色或咖啡色。这种情况常见于激烈运动、创伤或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4.药物:一些药物可以改变尿液的颜色。例如,抗生素甲硝唑、抗疟药氯喹和奎宁、利福平等药物都可能使尿液呈现深色。
5.食物:某些食物也能导致尿液颜色变化,例如大黄、蚕豆、黑莓等。食用这些食物后,尿液颜色可能短暂变深,一旦停止食用,颜色通常会恢复正常。
尿液颜色的变化可能是身体健康状态的重要信号。如果尿液长期呈现咖啡色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检查,以便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