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肝火扰心
特点:常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化火上扰心神所致。
表现:入睡困难,梦多易醒,伴有头晕目眩、耳鸣、急躁易怒、口苦咽干。
治疗:清肝泻火,安神定志。常用药物包括龙胆草、栀子、黄芩等。
2.心脾两虚
特点:心血不足,脾气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
表现: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
治疗: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常用药物包括党参、茯苓、酸枣仁等。
3.心胆气虚
特点:常因久病体虚,心胆气虚,心神不宁。
表现:易惊易醒,胆怯心慌,夜寐难安,常伴见倦怠乏力,自汗盗汗。
治疗:益气镇静,宁心安神。常用药物包括人参、黄芪、远志等。
4.痰热内扰
特点:多因饮食不节,脾胃失调,痰湿内生,郁而化热,痰热上扰心神。
表现:睡眠不安,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烦躁不宁,苔黄腻。
治疗:清热化痰,安神宁心。常用药物包括半夏、陈皮、黄连等。
5.阴虚火旺
特点:多因久病伤阴,或年老体弱,阴虚火旺,上扰心神。
表现: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
治疗:滋阴降火,安神定志。常用药物包括生地、麦冬、黄连等。
失眠症在中医辨证中需注意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也是预防和缓解失眠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