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因与病理机制:
骨髓瘤,又称为浆细胞瘤或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特点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分泌过多导致的骨骼损害和肾功能损害。这种疾病的发病与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癌症,或称恶性肿瘤,是由细胞恶性增生引发,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其发病是由于机体受到化学、物理、病毒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导致一系列基因异常改变。
2、发病部位:
骨髓瘤主要影响骨骼系统,常累及肋骨、胸骨等,造成骨骼疼痛、骨折、溶骨性破坏等症状。
癌症则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具体症状因类型和位置而异。
3、临床表现:
骨髓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持续的脊柱疼痛、骨折、溶骨性破坏、贫血、高钙血症和恶病质等。
癌症的临床症状则更为广泛,早期可能无显著症状,随病变进展,可出现肿块、疼痛、出血、梗阻等局部症状,以及发热、乏力、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
4、治疗方法:
骨髓瘤的治疗通常采用放疗、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方式。
癌症的治疗则根据具体类型和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化学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对于这两种疾病,应尽早进行专业的医学检查,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