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
尿结石的形成多因饮食习惯不当、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导致尿液中某些矿物质和盐类浓度过高,从而结晶沉淀。
尿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淋病奈瑟菌等,常见于性传播疾病或卫生条件差的人群。
2.症状:
尿结石的主要症状包括强烈的侧腹部或下腹部疼痛(通常称为绞痛)、血尿、恶心呕吐及频繁排尿等。疼痛常随着结石移动而变化。
尿道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烧灼感及分泌物异常(如脓性、黏液性分泌物等)。有时还可能伴随下腹轻度疼痛和发热。
3.诊断方法:
尿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或X光片等,以观察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尿液分析可显示血尿及结晶成分。
尿道炎通常通过尿液培养和显微镜检查来确认病原菌的存在,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有时也需要进行尿道拭子检测。
4.治疗措施:
尿结石的小结石常通过大量饮水促进自然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取石等方式治疗。
尿道炎的治疗通常依靠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建议避免性行为以防感染扩散。
尿结石和尿道炎虽为不同的疾病,但都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更多并发症。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这些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