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肝脏大小变化:肝硬化早期肝脏可能会有轻度肿大,但随着病情进展,肝脏通常会缩小。这种变化反映了肝细胞的损伤和纤维化过程。
2.表面不平: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表面往往不平整,可能呈现结节样改变。这主要是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再生结节形成所致。
3.回声特征异常:在B超影像中,正常肝组织回声均匀,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回声多表现为弥漫性增强或减弱,回声不均匀。这是因为肝实质被纤维组织替代,再生结节和纤维隔的形成导致声波反射特征改变。
4.门静脉扩张:肝硬化常伴有门静脉高压症,在B超检查中可以观察到门静脉及其分支扩张。正常情况下,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3毫米,而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直径可能超过这一数值。
5.脾脏肿大:由于门静脉高压,脾脏常发生充血性肿大。在B超下,可以确认脾脏的增大情况,一般脾脏厚度超过40毫米可认为是脾肿大。
6.腹水:肝硬化晚期可能出现腹腔积液,即腹水。B超检查可以明确腹水的存在及其量的多少,并判断腹水的性质(如透析液或渗出液)。
需要提醒的是,B超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因为B超仅能提供影像学证据,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对肝硬化的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