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定义和原因: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在生后4到7天,由于母乳中某些物质可能减少了肝脏对胆红素(引起黄疸的物质)的代谢能力,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多数情况下,这种黄疸在2至3周内自行消退。
2.检测和诊断:如果黄疸退了又反复,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来测量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评估肝功能,以排除病理性黄疸等其他潜在原因。
3.处理方法:
持续母乳喂养:保持规律的母乳喂养以促进胆红素从体内排出。一般建议每2到3小时喂养一次。
监测体重和尿布:追踪婴儿的体重变化和尿布更换频率,如果婴儿正在正常增重,并且每天有足够湿尿布和大便,通常不需过于担心。
补充光照疗法:对于胆红素水平较高的婴儿,可能需要光疗。这是一种使用特定波长的蓝光帮助分解胆红素的治疗方法。
医师指导下停母乳观察: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暂时停止母乳喂养24至48小时,同时给予配方奶,以观察黄疸是否与母乳相关。
4.潜在风险:尽管母乳性黄疸通常无害,但需要确保不是其他病理性原因导致的黄疸,如溶血性疾病或肝脏问题。必要时需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母乳性黄疸会自行消退。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当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取适当的建议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