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缓是怎么回事

2025-02-1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心跳过缓,也被称为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通常,成人的正常静息心率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当心率降至每分钟60次以下时,即可诊断为心动过缓。

1.生理性因素:许多健康的年轻人和运动员由于良好的心脏功能和心血管健康,其静息状态下的心率自然会低于60次每分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表示病理问题。

2.病理性因素:

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炎或其他心脏病变可能损害心脏的电传导系统,从而导致心动过缓。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能降低心率。

代谢及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导致心动过缓。

自主神经系统失调:迷走神经过度活跃也会引起心动过缓。

3.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心动过缓,因为随年龄增加,心脏的传导系统可能退化。

4.先天性因素:有些人可能天生具有一种慢性心律较低的倾向。

心动过缓本身并非总是危险,但如果伴随头晕、乏力、疲倦、胸痛或昏厥等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医学评估和治疗,以排除潜在的严重病因。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