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评估心率和节律:首先测量心率,以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来表示。正常成年人心率一般在60到100次/分之间。查看P波、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规律性,判断是否存在心律不齐。
2.分析波形和时间间隔:
P波:观察其形态和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0.12秒。
PR间期:测量从P波起始到QRS波起始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QRS波群:评估宽度,正常情况下应小于0.10秒。
QT间期:根据心率调整后应检查QT间期,通常少于0.44秒。
3.检查心电轴偏移:通过比较I导联和aVF导联的QRS波方向,确定心脏电轴的位置。正常电轴范围约为-30°至+90°。
4.寻找异常波形:识别并分析异常波形,如ST段抬高或压低,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其他病理变化。
5.评估心室肥大:
观察R波和S波振幅,尤其是在胸前导联中。左右心室肥大会导致这些波形的变化。
6.综合评价心律失常:结合所有信息,对任何形式的心律失常进行确认和描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分析心电图中的重要特征,帮助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使用心电图解读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