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起源位置:
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心电图上通常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心电图上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可能与窦性P波不同,随后是正常的QRS波群。
2.心电图特征:
室性早搏:
QRS波群宽度增宽,通常大于120毫秒。
提前出现,且其后的T波方向常与QRS波群相反。
出现完全代偿间歇,即提早搏动之后恢复到正常窦性节律的时间间隔较长。
房性早搏:
P波提前出现,并且形态可能异常,但QRS波群通常正常。
P-R间期可能会缩短或延长。
不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3.发生频率:
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都可以是偶发性的,也可以是频繁出现的。如果早搏频繁或伴有其他症状,应进行进一步评估。
4.临床症状及影响:
两者可能引起患者感到心悸或不适,但多数情况下为无症状。
室性早搏如果频繁发生,可能影响心功能,需要医疗干预,而偶发性房性早搏通常较少导致严重问题。
通过对心电图的详细分析,可以有效区分室性早搏和偶发性房性早搏。如果早搏频繁或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