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强迫症的本质:强迫症是一种焦虑障碍,患者常因对某些事件或事物过度担忧而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维或行为。担心掉东西的行为通常源于内心对失控或未知后果的恐惧,属于反复出现的强迫性观念。
2.心理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例如,通过暴露与反应预防技术,逐步接触那些让人感到紧张的情境,同时学会控制自己的反应,减少焦虑。
放松训练方法,如深呼吸练习或渐进性肌肉放松,可减轻焦虑,提高对强迫性思维的耐受能力。
3.药物选择:
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例如氟西汀或舍曲林。这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强迫症状,但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随访以评估效果和副作用。
辅助性抗焦虑药物也可能短期使用,以帮助缓解严重的焦虑症状。
4.日常管理方式:
制定清晰的物品整理计划,建立固定存放位置,这样即使存在担忧,也能迅速验证物品是否丢失。
记录日常任务清单,避免因过多担忧而影响正常生活效率。
限制检查频率,并设定明确时间,例如一天最多检查两次,逐步减少这种行为对生活的干扰。
5.社会支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陪伴非常重要。他们可以协助患者识别非理性行为,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强迫症症状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在接受专业帮助时,规律生活、保持积极心态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