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控制外部干扰
环境噪音:使用耳塞或白噪声机来降低噪音干扰。研究表明,持续的背景白噪声能将入睡时间缩短30%-50%。
光线问题:安装遮光窗帘或佩戴眼罩,避免室外灯光或电子设备屏幕光源影响褪黑素分泌。
温度调节:保持卧室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这是多数人感到舒适的范围。
2.调节个人状态
避免焦虑:如果因被吵醒而感到烦躁,可以尝试进行腹式呼吸或冥想练习,每次深呼吸4-6秒,缓慢吐气,重复5-10分钟,有助于放松神经系统。
避免过度用脑:如果无法入睡,不要长时间看钟表,可以选择起身做一些轻松、不耗费精神的活动,例如阅读书籍或听舒缓音乐。
3.改善长期习惯
固定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和起床,这种规律性会强化生物钟平衡。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下午2点后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酒精虽然可能促进入睡,但会破坏深层睡眠质量。
晚间减少屏幕使用: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因此建议睡前1小时关闭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
4.医学干预
如果频繁发生且伴随白天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应警惕是否存在失眠障碍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排查原因。
充足的休息对身体恢复和大脑功能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维护睡眠质量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