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营养摄入不足:食物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纤维和健康脂肪可能导致较快的饥饿感。这些成分能够增加饱腹感。例如,一顿平衡的膳食应该包括约20-30克的蛋白质,这相当于一片鸡胸肉或两颗鸡蛋的含量。适量的膳食纤维(至少5克)也能帮助延长饱腹时间。
2.血糖波动: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尤其是精制糖类,会导致血糖水平快速升高和下降。当血糖迅速下降时,身体会发出饥饿信号。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之一是选择具有低血糖指数的食物,例如全谷物、豆类和大部分蔬菜。
3.液体热量摄入:如果饮品中含有大量的糖或卡路里,如软饮料、果汁,可能不会带来长时间的饱腹感。液体热量通常不能像固体食物一样有效地传递饱腹信号。
4.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或情绪变化可能会引起“心理性”饥饿,即使身体并不需要更多能量。研究指出,情绪化进食影响约38%的人群,他们常在情绪变化时感到饥饿。
5.生理因素:身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持续的饥饿感。这些疾病会影响新陈代谢或胰岛素的使用效率。
调整饮食结构,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纤维和健康脂肪,避免高糖饮品,并注意心理状态可以帮助改善餐后饥饿感。如果饥饿感持续存在并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