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抽动症是一种以不自主、间歇性运动或声音异常为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多在儿童期发病。大约1%的儿童患有某种形式的抽动症。其症状通常包括快速、重复、不自主的肌肉抽搐,如眨眼、面部抽动、喉咙发声等。导致抽动症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被认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药物引发的震颤主要是由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所致。这种震颤常见于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某些抗抑郁药物及抗癫痫药物的患者。震颤通常表现为手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不自主抖动。其发生率会根据具体药物及剂量而有所不同,对于服用相关药物的患者,其发生比例可能达到10%至30%。这种震颤通常在停药后会逐渐消失。
在诊断方面,抽动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史,通过观察不自主动作和声音的频率、持续时间来进行判断。而药物引发的震颤则需要根据用药历史、症状出现的时机以及停药后的反应来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也有区别。抽动症的治疗可以包括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如使用某些抗精神病药物来缓解症状。而药物引发的震颤一旦确认,通常通过调整或停止用药即可改善,必要时可辅以对症处理的药物。
了解这两种情况的不同,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