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激素水平变化
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产妇出汗中枢调节紊乱,常见为夜间盗汗或轻微的白天出汗,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情况通常会随着时间逐渐改善,一般在产后6~8周逐步恢复。
2.新陈代谢加快
产后身体为了清除妊娠期积聚的额外水分,会通过增加尿量和出汗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尤其在进食大量汤水后,身体可能会出现排汗增多的现象。建议适量控制汤水的摄入,不要过于油腻,可以选择清淡且营养均衡的汤品。
3.环境与保暖问题
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或衣物穿得过多,也容易诱发频繁出汗。母亲坐月子期间通常注重保暖,但过度捂汗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身体不适。应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物,避免热量积聚使出汗现象加剧。
4.可能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
若出汗问题伴随疲惫乏力、头晕或者其他异常症状,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感染等病因,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关检查。
适量减少汤水摄入,加以清淡饮食,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凉爽,并关注整体身体状况,如有其他不适应尽早就医评估,条件允许下可检测血常规及甲状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