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理机制: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当人体免疫系统与这些细菌作斗争时,会产生一系列炎症因子,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夜间,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活动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不平衡,从而引发盗汗。
2.临床表现:除了盗汗之外,结核性肺炎还常伴有其他症状,如持续咳嗽、咳痰(有时带血)、胸痛、疲劳、食欲下降以及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重,需要密切关注和专业评估。
3.发生率:在结核病患者中,盗汗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研究表明,大约30-50%的结核患者在病程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盗汗,这一比例在疾病活跃期尤为明显。
4.诊断和治疗:确诊结核性肺炎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片、痰液检测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下,盗汗症状通常会随着其余症状的缓解而减少或消失。
盗汗是结核性肺炎的可能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经历。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确认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