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抑制抗利尿激素(ADH):酒精可以抑制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这种激素通常帮助身体保留水分,减少尿液的生成。当ADH水平降低时,尿量应该增加。在某些个体中,可能会出现反应迟缓或其他特殊情况,导致暂时性的尿液生成减少。
2.脱水:饮酒常常伴随着脱水,因为酒精是一种利尿剂,会增加体内水分的流失。如果体内已经开始缺水,身体可能会减少尿液的生成以保留更多的水分,这同样可能导致喝酒后不排尿的现象。
3.肾脏功能变化:酒精摄入后,可引起肾脏血流量和滤过率的改变,从而影响尿液的生成。一些人可能会在饮酒后经历短暂的肾功能抑制,导致暂时不尿的情况。
4.利尿作用的延迟:虽然酒精有利尿作用,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会表现出来。有些人在刚开始饮酒时并没有明显的尿意,直到一段时间后才会感受到。
持续不排尿可能是更严重健康问题的征兆,如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如果长时间不排尿,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饮酒要适量,避免过量摄入酒精,以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