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结核药物后尿液中出现片状物是怎么回事

2025-05-1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服用结核药物后尿液中出现片状物可能与药物的代谢产物、肾脏功能变化或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这种现象通常不常见,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药物代谢:某些抗结核药物在体内代谢后,可能通过尿液排出,这些代谢产物有时会形成沉淀,从而在尿液中出现片状物。例如,利福平等药物可使尿液呈橙红色,并偶尔导致沉淀物的产生。

2.肾脏负担:长时间使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在此过程中,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肾功能变化,导致尿液成分发生改变,并形成沉淀物。

3.尿路感染:如果同时存在尿路感染,细菌和白细胞的增多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絮状物或沉淀。

4.水分摄入不足:水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尿液浓缩,进一步加剧了沉淀物的形成。

建议在发现尿液中出现异物时及时就医,通过尿检等检查明确具体原因,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