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手术操作引起的黏膜损伤
碎石术通过体外冲击波或内镜操作将结石击碎,这一过程中可能导致泌尿道黏膜轻微损伤,进而引发肉眼难以察觉的出血,表现为尿液中存在潜血。多数情况下,这种损伤在术后数天至数周内会逐渐愈合。
2.残留细小结石的摩擦刺激
如果术后有较小的结石碎片未完全排出,这些结石可能在尿液流动过程中摩擦泌尿道黏膜,从而引起微小出血。这种情况需要注意监测是否伴随疼痛或尿频等症状。
3.术前潜在病变未完全修复
在接受碎石术之前,一些患者可能已经存在泌尿系炎症、溃疡或其他病变。手术可能使这些问题短期内加重,导致术后尿潜血持续存在。
4.感染性因素
手术可能引发或加重泌尿系统感染,而感染本身可能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或黏膜破损,引起尿潜血。术后未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也可能成为原因之一。
5.个体差异
有些人血管壁较脆弱,对外界刺激较敏感,即使受到轻微的机械性影响,也可能出现局部毛细血管渗血,加之恢复速度因人而异,可能导致尿潜血持续时间较长。
碎石术后应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变化以及是否伴随症状,如肉眼血尿增多、疼痛加剧或发热等。如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