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成分异常
当尿液中的某些矿物质(如钙、草酸盐、磷酸盐、尿酸等)浓度过高时,这些物质可能在尿液中沉积并逐渐形成结晶。长期下来,结晶逐渐增大并发展为结石。例如,高蛋白、高盐饮食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而低水摄入量会造成尿液浓缩,从而增加结石风险。
2.泌尿系统感染
某些细菌感染会导致尿液碱化,并可促进磷酸铵镁结晶的形成。这种类型的结石被称为感染性结石,常见于尿路反复感染的人群。
3.泌尿系统梗阻
如果尿路出现狭窄或梗阻,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或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尿液滞留时间延长,就会使结晶更容易沉积和生长。
4.异物存在
泌尿系统内的异物(如导管、手术残留物)可能成为结石的核心,矿物质沉积在其表面并逐渐扩大,最终形成结石。
5.代谢性疾病
例如,痛风患者由于尿酸代谢异常,更容易产生尿酸性结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会引起钙代谢紊乱,导致尿液中钙浓度升高。
6.膳食及生活习惯
饮食中长期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高蛋白、高盐饮食,会改变尿液的pH值,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同时,饮水不足也会导致尿液过于浓缩,使沉淀物增多。
7.家族遗传因素
有些人由于遗传因素,其体内代谢过程中更易发生矿物质沉积。例如,胱氨酸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尿液中胱氨酸浓度过高而形成胱氨酸结石。
膀胱尿道结石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与饮食、代谢和泌尿系统健康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