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大约50%到70%的口吃患者有家族史,也就是说其亲属中可能也有人存在口吃问题。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口吃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2.神经系统发育:大脑负责语言处理的区域如果发育不完善或连接不良,可能导致口吃。这种神经系统的问题通常在儿童早期显现,并可能持续到成年阶段。
3.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和低自尊心等心理问题可能加剧口吃的症状。某些情况下,情绪激动和心理紧张会使口吃更加严重。
4.语言治疗:专业的语言治疗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发音练习和言语流畅性训练来帮助改善口吃问题。这类训练通常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5.心理辅导:对于因心理因素引起或加重的口吃,心理辅导可以提供支持,帮助建立自信和减少沟通时的焦虑。
6.行为训练:一些行为疗法,如节律性呼吸练习和慢速说话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调整说话的流畅性。此类方法常用于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改善口吃效果明显,适当的治疗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流畅性,还能增强沟通能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