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直肠解剖与分区
直肠是大肠的最后一段,与肛管相连,其长度约为12-15厘米。根据距离肛门的位置,临床上将直肠分为三部分:
下段直肠:距离肛门5厘米以内。
中段直肠:距离肛门5-10厘米。
上段直肠:距离肛门10-15厘米。
2.病变位置对诊断的重要性
肠癌靠近肛门时,早期可能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粘液样分泌物等症状。由于此类症状较为常见,容易被误认为痔疮或其他良性疾病,导致延误就医,因此需要警惕。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3.治疗的个体化差异
若病灶位于下段直肠(距离肛门≤5厘米),手术可能涉及肛门保留问题。对于某些病例,需要进行永久性造口手术。
如果病变在中段及以上位置,较多的案例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并保留肛门功能,同时配合放化疗改善预后。
定位越靠近肛门,手术技术的复杂度越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更显著。
4.发病率与风险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其中直肠癌占比约30%-40%。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肥胖,以及家族遗传性肠道息肉综合征等。
规律筛查和早期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肠癌的死亡率,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或有家族史者,应特别注意身体信号并定期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