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类疾病常导致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甚至出现血便、体重下降等。数据显示,全球患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500人左右。
2.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腹胀、腹痛和大便异常(如腹泻或便秘)。研究发现,大约10%-15%的人可能受到这种疾病影响,尤其是在长期压力或饮食紊乱情况下更易发作。
3.肠胃感染
急性或慢性感染均可表现为腹痛、腹胀和频繁排便,例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胃炎等。根据数据,细菌性痢疾的全球年发病例数达到1.6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
4.肿瘤性疾病
结肠癌或直肠癌早期可能以腹胀、隐痛和排便次数增加为表现。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结直肠癌患者超过190万。
5.乳糖不耐受和食物不耐受
消化酶缺乏或对某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类似症状。例如,乳糖不耐受的患病率在亚洲人群中高达70%以上,进食乳制品后可能出现严重腹胀、腹泻等表现。
6.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小肠内异常增殖的细菌可以干扰营养吸收,导致气体积聚和腹痛。有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在慢性腹泻患者中比例接近50%。
这些症状的具体原因需要结合病史、体检以及实验室检查才能明确,如粪便分析、肠镜检查、超声波或影像学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