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发病机制与特征:
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上皮组织内部,没有突破基底膜侵入到周围的组织或器官。
早期癌:癌细胞已经突破基底膜并侵入到邻近的组织,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
2.检查与诊断:
原位癌:通常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常见于宫颈、乳腺和皮肤等部位。
早期癌: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可能涉及任何器官,包括肺、胃、肠等。
3.治疗方式:
原位癌:多采用局部切除或局部治疗,如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治疗相对简单且效果较好。
早期癌:治疗方案可能更复杂,通常需要手术切除,并可能结合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以防止复发和转移。
4.预后:
原位癌:由于未侵入周围组织,治愈率非常高,通常经过适当治疗后不再复发。
早期癌:尽管治愈率仍然较高,但由于已侵入周围组织,存在一定的复发和转移风险,需要长期随访。
原位癌和早期癌在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和预后上均有明显区别。理解这些差异对于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