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血糖波动: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会引起血糖水平快速升高,接着胰岛素分泌增多,使得血糖迅速下降,这种变化可能导致饥饿感增加。人们在摄入大量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果、面包时,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2.食物成分缺乏:身体需要一定的营养素来维持饱腹感,例如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这些成分能延缓胃排空过程并提供持续的能量供应,从而帮助保持长时间的饱腹感。如果饮食中缺乏这些重要成分,人们可能会感到更容易饿。
3.进食速度过快:快速用餐会使大脑没有足够时间接受饱腹信号,因此即使摄入了足够的热量,也可能会觉得没吃饱,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会继续感到饥饿。
4.睡眠不足:睡眠对体内的激素平衡有显著影响,包括调节食欲的荷尔蒙——瘦素和胃饥饿素。缺乏睡眠可能导致瘦素水平下降和胃饥饿素水平上升,从而增加食欲和饥饿感。
5.压力和情绪:心理因素也常常影响食欲。压力、焦虑或其他情绪状态可能导致某些人增加食量,即使不是真正的生理饥饿。
如果经常出现“越吃越饿”的现象,建议检查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以改善这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