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急性胃肠炎:病毒、细菌感染或食用变质食物可导致胃肠黏膜受到刺激,引发恶心、呕吐。此类疾病常伴有腹泻、腹痛以及发热。
2.功能性消化不良:由于胃肠道运动紊乱,胃排空延迟,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胀气、恶心等症状。这种情况与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密切相关。
3.胃溃疡或胃炎:胃黏膜损伤会引起胃部刺痛、烧灼感,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诱因通常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规律饮食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4.胆囊疾病:胆结石或胆囊炎可能引发右上腹痛,同时刺激到胃肠道,引起恶心甚至呕吐。
5.妊娠反应(若为女性):孕早期常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导致恶心和晨吐,多发生于怀孕后的6-12周。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颅内压升高(如脑出血、脑肿瘤)以及中耳疾病等,都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反射机制引起恶心。
7.药物或毒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特定抗生素)或酒精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和恶心。
8.心理因素:焦虑、紧张情绪可能通过大脑的神经调节作用于胃肠道,引起恶心和呕吐感。
9.其他特殊原因:如低血糖、严重贫血、尿毒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以恶心为表现之一。
需要结合是否存在其他症状,如腹痛、体重下降、呕血或黑便等,以进一步明确。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尽快就医检查,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