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规律
每天进餐时间应固定,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的饮食有助于胃部保持正常的生理节律,减少胃酸分泌紊乱。一般建议每天三餐基础上加两次小点心,间隔3-4小时为宜。
2.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可以选择粥、面条、蒸蛋等软质、温热且清淡的食物。这类食品对胃黏膜刺激较小,减少损伤风险。避免油炸、辛辣和过硬的食品,这些容易加重胃负担,导致胃炎或胃溃疡。
3.少量多餐
胃动力不足或胃酸分泌异常者,可以将一日三餐调整为多次小餐,每次吃得适量,从而减少胃的工作压力。饭后要避免剧烈运动,休息30分钟有助于胃功能恢复。
4.改善生活习惯
饮食之外的行为也至关重要。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炎。睡前不宜大量进食,以免增加胃液反流风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正常。
5.注意情绪管理
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可能通过神经调控影响胃酸分泌,加重胃部不适。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可以帮助缓解这些负面影响。
6.药食结合
某些食材对胃部有保护作用,如小米粥、红枣茶、南瓜等。小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修复胃黏膜;红枣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南瓜富含果胶,可在胃壁形成保护膜。但需注意,严重胃病患者仍需遵医嘱用药治疗。
胃部健康直接受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影响,良好的饮食控制与作息规律能够显著减少胃病发生率及症状加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