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毒素滞留
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通过排便排出体外。如果数天未排便,这些物质可能在肠道中重新被吸收,增加肝脏解毒的负担,可能导致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也可能加重体内炎症。
2.腹胀与不适
几天不排便容易导致肠道内粪便堆积,产生过多气体,从而引起明显的腹胀和腹部不适感。严重时可能会伴随恶心或胃口下降。
3.肠道菌群失调
长时间未排便可能破坏肠道正常的微生物生态,致使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这种菌群失衡可能进一步引发消化不良或免疫力降低。
4.痔疮或肛裂风险增加
粪便长时间滞留会变得干硬,排便时需要用力,极易增加直肠压力。这可能导致痔疮形成或加重,还可能引起肛裂,导致疼痛甚至出血。
5.诱发或加重慢性疾病
长期便秘会加重某些慢性疾病的症状。例如,高血压患者用力排便时可引发血压骤升,存在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力时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
保持规律排便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增加水分摄取,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生评估并采取对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