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定义差异: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经过多项检查,未发现胃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但患者仍然表现出上腹痛、饱胀感、早饱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器质性消化不良是由于明确的病理学改变,比如胃溃疡、胃炎、胃癌等导致的消化不良表现。
2.病理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胃运动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异常分泌以及心理因素有关。
器质性消化不良的病理基础通常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或活检等手段明确。例如胃黏膜的炎症、溃疡形成甚至恶性肿瘤都有其病理依据。
3.症状特点: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相对多样化,包括餐后上腹部饱胀、提早饱腹、上腹部烧灼样疼痛等,但症状与进食量、时间等关系不固定。
器质性消化不良的症状更容易与特定疾病相关联,如胃溃疡常表现为餐后上腹部痛,胃癌可能伴有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
4.检查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检查结果通常无异常表现,胃镜检查、超声检查及实验室指标均显示正常。
器质性消化不良在检查中往往可发现特异性的病理改变,如胃黏膜糜烂、局部肿块或溃疡,以及其他组织学上的异常。
5.治疗策略: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善症状和调节胃肠功能,可使用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还需关注心理因素。
器质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应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溃疡修复或者手术干预。
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的区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若出现长期无法缓解的消化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可能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