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态和质地等。例如,大便呈黑色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粘液便可能与肠道感染或炎症相关;脂肪便则可能反映吸收不良等问题。
2.隐血试验:主要用于筛查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即便肉眼未见异常,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检测出微量血液。此项目对胃癌、大肠癌等早期筛查非常重要。
3.寄生虫及其卵检测:用于发现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如蛔虫、钩虫、绦虫以及阿米巴原虫等。
4.微生物培养:检测粪便中致病菌的种类,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以明确细菌感染的类型,还可进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5.粪便常规及电解质分析:测定其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pH值等指标,可反映肠道感染或消化功能障碍。
6.特殊病理成分检测:如脂肪、蛋白质及还原糖,脂肪含量升高可能是胰腺疾病的表现,而还原糖增高通常反映乳糖不耐受或其他吸收障碍性疾病。
7.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某些病例中,大便化验还能够检测与肠道恶性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如粪便DNA检测。
通过这些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消化不良、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肿瘤或寄生虫感染等多种疾病。完成检测后,应根据医生建议进一步明确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