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性因素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感染。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轮状病毒等都可能导致腹泻。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也可能诱发急性或持续性的腹泻。
2.药物副作用
部分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某些抗生素或利尿剂,可能会干扰胃肠道功能,引发腹泻。特别是抗生素使用后,可能导致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衡,从而增加伪膜性结肠炎的风险。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胆囊疾病或胰腺功能不全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和反复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或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也是诱因。
4.食物不耐受或过敏
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的分泌会减少,部分老年人可能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摄入牛奶及其制品后容易发生腹泻。同样,食物过敏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
5.肿瘤或恶性疾病
肠道肿瘤或癌症也可能以长期腹泻为主要表现之一,尤其伴有体重减轻、乏力和贫血等症状时应特别警惕。
6.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甲亢可能导致肠蠕动亢进,从而出现频繁腹泻。另外,糖尿病所导致的自主神经病变也可能干扰胃肠道功能。
7.心理和神经系统因素
情绪波动、焦虑、抑郁或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可能引起大脑对肠道的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腹泻。
若腹泻持续超过两周,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尽早就医检查,包括血液、粪便及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生冷及油腻食物,保持充足水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