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狂犬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具有高变异性。与其他RNA病毒类似,狂犬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突变,从而增加了获得稳定减毒株的难度。
2.狂犬病毒对神经系统有高度亲和力。一旦感染,它迅速侵入并沿神经系统传播,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这种迅速致病的特性使得即便病毒得到减弱,也可能仍具备较强的致病能力。
3.免疫逃避机制:狂犬病毒能够有效规避宿主的免疫监测,尤其是在早期感染阶段。这种机制增加了控制病毒活性的难度。
4.现有疫苗策略是以灭活病毒为基础,而不是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病毒失去活性,同时保留免疫原性,因此不需要依赖减弱病毒的活性。
5.减毒疫苗本身存在安全性风险。对于某些高致病性病毒,减毒活疫苗可能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引起安全性问题,这样的风险在狂犬病这种几乎100%致死的疾病中尤为重要。
狂犬病毒的高度致病性、变异性及其特有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其减毒困难且风险较大,因此现行的疫苗多采用灭活方式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