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病人如何进行针灸

2025-08-0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可以起到帮助改善症状的作用。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部肌肉瘫痪,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功能。

1.选穴原则: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常选用局部和远端穴位。局部穴位包括地仓、颊车、迎香等,主要针对面部肌肉;远端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可以增强整体气血循环和神经调节。

2.治疗频率:一般建议在急性期每天进行针灸治疗,以促进面部神经的恢复。急性期过后,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可以调整为每周2-3次。

3.针刺手法:采用适度的刺激手法,以提高疗效。针刺时应注意细腻轻柔,以避免对面部神经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4.疗程长短:通常连贯的治疗在数周内能看到显著的改善,但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

5.配合其他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和理疗,可提高总体疗效,缩短康复时间。面部的按摩和练习也有助于肌肉功能恢复。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病人面部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促进面部功能的恢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