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胃酸分泌过多或胃粘膜刺激
在饥饿状态下,胃酸仍可能持续分泌,从而刺激胃壁,导致腹部产生空虚感。由于胃部不适或者胃炎等问题,食欲可能会随之下降。
2.胃肠动力不足
胃排空功能减弱可能导致食物停留时间延长,使人即使进食少量也容易感到饱胀,同时出现食欲下降和空虚感的矛盾表现。
3.低血糖或能量代谢异常
当体内血糖水平较低时,身体可能会发出饥饿信号,引起空虚感。但如果此时伴随疲乏、头晕等症状,可能反映出身体整体能量代谢问题。
4.压力或情绪波动
长期精神压力或焦虑会影响大脑对胃肠道的调控,部分人可能出现胃部空虚感和对食物的兴趣降低。
5.感染或疾病
某些胃肠道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起胃部异常感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也会导致相关症状。
6.饮食结构单一或不规律
高油脂、高糖分饮食可能导致餐后短暂满足感,却在随后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空虚感;同时,不规律的进食习惯也可能扰乱正常的饥饿与饱足机制。
上述情况如持续存在或加剧,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病史询问、胃镜检查或血液检测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宜长期忽视,以免延误潜在疾病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