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冬季体重增加原因
代谢变化:冬季气温降低时,机体基础代谢率可能会有所下降,能量消耗减少。
饮食摄入:寒冷天气可能引发对高热量食物的偏好,例如火锅、甜点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热量过剩。
运动减少:冬季白天时间缩短,户外活动减少,身体的总消耗量也可能降低。
脂肪储存机制:为了应对寒冷,人体可能倾向于储存更多的脂肪以提供热量。
2.夏季出汗情况
自然反应:夏季出汗主要是身体散热的一种方式,与体重管理之间没有直接关联。
水分流失:出汗会暂时导致体重下降,但这种变化主要与体液丢失有关,而非体脂减少。
运动效果:若因运动而出汗,长期坚持锻炼可能会帮助控制体重。不过,仅仅依赖出汗本身无法实现有效的减肥。
3.是否需要减肥的判断标准
BMI指数:体质指数是评价体重是否在健康范围的重要指标,一般建议保持在18.5-23.9之间。
腰围测量:腹部脂肪堆积也需关注,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可能增加代谢性疾病风险。
健康状况:重点关注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是否正常,而不是单纯看季节性体重波动。
4.如何科学应对体重波动
合理饮食:冬季多摄入低脂、高蛋白、高纤维食物,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等,并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代谢。
关注整体健康:定期检查身体指标,确保体重控制以健康为目标,而非追求单薄身材。
体重的季节性变化是一种正常现象,不一定代表肥胖或需要减肥。如果出现明显超重或健康问题,应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专业方案,而不是盲目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