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因:
脑供血不足通常由动脉硬化、小血管病变或心脏功能不全引起,导致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其特点是血流减少但未完全阻断。
脑梗塞则是由于血栓、栓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了大脑某一部分的血管,完全阻断了血液供应,导致该区域脑组织坏死。
2.症状:
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症状包括短暂性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记忆力下降和短暂性失语等。这些症状通常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多数情况下不易被察觉。
脑梗塞则表现为突发性的肢体无力或瘫痪、口眼歪斜、言语困难、意识障碍等。这些症状往往较为严重且具有持久性,需要紧急医疗处理。
3.诊断方式:
脑供血不足通常通过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部CT或MRI来评估血流情况。
脑梗塞则需要使用脑CT、MRI或MRA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梗塞的位置和范围,并结合脑血管造影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4.治疗方法: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包括控制血压、降脂、抗凝治疗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脑梗塞的治疗则更为紧急,包括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抗凝治疗和康复训练等,目标是尽快恢复血流,减少脑损伤。
这两种疾病虽均涉及脑部血液循环,但其严重程度和应对措施有明显区别。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主动管理慢性病对预防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