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因病机:
湿热下注:多因湿热之邪侵袭下焦,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前庭大腺管道受阻,腺液不能顺利排出,久而久之形成囊肿。
气滞血瘀:由于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形成瘀血。瘀血阻滞于前庭大腺部位,导致腺液排泄受阻,最终形成囊肿。
2.临床表现:
初期肿块较小,无明显疼痛和不适。
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影响行走和坐卧。
若囊肿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甚至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中医治疗:
清热解毒: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活血化瘀:常用药物有丹参、赤芍、桃仁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积。
疏肝理气: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郁金等,以疏肝理气,缓解情志不畅引起的气滞血瘀。
4.预防保健:
避免长期久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湿热内生。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防止气滞血瘀。
前庭大腺囊肿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阴疽”,其发生与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密切相关。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疏肝理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