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先天不足:
许多人在出生时便存在体质上的弱点,这些弱点可能导致其容易出现气虚状况。先天遗传因素和母亲孕期状况不佳均会影响新生儿的气血生成,使其易于出现气虚表现。
2.后天失养:
饮食营养摄入不足或饮食不规律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长期缺乏足够的营养支持,身体各系统功能下降,最终引发气虚。
3.劳累过度:
过度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熬夜等行为均会消耗大量的气血。长时间的疲劳得不到休息和恢复,会使人体内的气逐渐枯竭,引起各种气虚症状。
4.情志失调:
长期的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气的生成与运行。心情不好会直接影响脾胃的运作,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导致气虚。
5.疾病侵袭:
感染性疾病、慢性病以及手术后的恢复阶段都可能损伤脾肺等器官的功能,进而导致气虚。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其长期的病程常常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气血,不能及时补充,易陷入气虚状态。
预防和调理气虚需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保证充足的休息。同时,若发现自身存在明显的气虚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针对性的治疗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