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
尿路结石: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尿路梗阻病例的40%。小的结石可能通过非手术方法排出体外。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占病例的30%左右。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是常用的方法。
肿瘤:如膀胱癌、肾癌等,占比约为15%。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先天性畸形:包括尿道狭窄等,通常在儿童阶段被发现,占比10%左右。手术矫正是主要治疗手段。
其他原因:例如外伤、感染或炎症,占5%左右。
2.诊断:
临床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等。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可以明确梗阻部位和原因。
3.治疗:
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症状和治疗轻度梗阻,如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梗阻,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输尿管镜碎石术等。
介入治疗:例如经皮肾造瘘术,用于短期内缓解梗阻。
支持治疗: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促进尿液流动,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4.预后:
尿路结石:及时治疗后预后良好。
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恢复正常排尿功能。
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先天性畸形:手术矫正后的长期预后通常较好。
尿路梗阻的治疗效果与病因、诊断和治疗及时性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