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常用部位: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三伏贴的重要穴位之一。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位置,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位置,有助于调理脾胃。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有助于温中散寒。
天突穴:位于前颈部,胸骨上窝中央,有助于疏通气道。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有助于补肾壮阳。
2.贴敷方法:
选择三伏天,即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个阶段:初伏、中伏和末伏。具体时间由农历决定,一般在夏至后20天左右开始,每10天为一个阶段。
清洁皮肤:在贴敷之前,应先清洁并擦干将要贴敷的部位,以确保药物能够顺利渗透。
准备药膏:一般由白芥子、甘遂、细辛等多种中药材制成,将其调制成糊状备用。
贴敷时间:每次贴敷时间约为2-4小时,儿童根据耐受程度可适当缩短时间。
避免刺激:如发现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取下并用清水洗净。
贴敷结束后,避免立刻接触冷水,以防感冒。
三伏贴是一种辅助性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在贴敷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严重不适或过敏,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孕妇、有皮肤病或对某些药物过敏者应慎用。